学院新闻
当前栏目2025年2月10日,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围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展开了一场深度研讨,此次研讨由岳金辉教授牵头,冯?、张狄欣、杨晓、赵冬娇、程铭共同参与。
在研讨会上,岳金辉教授指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对培养“德技并修、保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课程思政建设应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齐鲁文化,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团队成员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展开了热烈讨论。冯?认为,通过幼儿园体罚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等案例研讨,结合法规解析强化学生法治观念与职业底线意识,能有效铸牢师魂。杨晓提出,在涵养家国责任担当方面,可借助《“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剖析学前教育在国民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张狄欣则强调,锤炼专业实践能力需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各类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是本次研讨的重点。赵冬娇详细介绍了齐鲁健康智慧活化工程,从节气食育课程开发到传统健康游戏重构,再到文化比较研讨,全方位挖掘齐鲁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程铭分享了多维健康观培育体系,涵盖儿童观建构、职业伦理浸润和生态健康观培育等内容,旨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在实践创新维度,团队一致认可PBL三阶能力培养范式,认为其有助于提升学生从健康评估到方案设计再到技术融合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方面,团队成员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大家普遍认为,深挖课程思政元素、重构课程内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创新的“36233”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双维课堂联动、三阶育人路径递进和三元融合成效输出,切实提高了育人成效。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工具、建立数字档案,为课程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于课程评价与成效,团队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考核体系。增加过程性评价中思政元素的占比,创新终结性评价方式,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优化教学。团队成员还分享了课程取得的显著成果,如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专业作品被幼儿园采用等。
此次研讨,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课程在“在地化”思政资源开发、实践导向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论突破等方面的创新极具价值。未来,教学团队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扎实专业技能的幼教精英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同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编辑:王天宇
审核:路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