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ou:adv}

科研工作

当前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张浩浩在Langmuir 期刊发表文章

更新时间:2025-02-14 08:19

锡基硫化物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理论容量,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极具潜力的竞争者。然而,锂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明显体积膨胀和较差的容量保持能力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因此,如何获得高倍率和长循环性能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鉴于此,生化学院教师张浩浩在Langmuir》期刊(中国科学院2区,IF=3.7)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nS2/RGO as Superior-Rate and Long-Life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文章,论文通讯作者为生化学院教师孔震和安娟副教授以及北京化工大学宋继彬教授论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 SnS2/RGO 复合材料。通过整合溶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架构和硫化过程中的纳米改性,制备出的 SnS2/RGO 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且粒径优化为2-5 nm。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增加反应活性位点以及增强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有效提升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这种高效便捷的制备方法为提高锡基硫化物的锂存储特性提供了指导。


新闻稿20250213.png


近年来,学院积极深化科研体系改革,显著增强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大幅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表彰与激励机制,着重加强了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培育与引领,成功获评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这一系列举措促使学院科研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质量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端科研项目申报与获批数量更是屡创新高,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此等成就不仅在我们师生中激发了浓厚的科研兴趣与热情,更加坚定了教师们追求科研卓越、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与决心,为我们向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院校迈进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在同类院校中的科研竞争力和影响力。

撰稿人:张浩浩

审稿人: 高  星


版权: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济南校区: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曲阜校区:曲阜市有朋路105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