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ou:adv}

科研工作

当前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

生化学院教师郭玉荣在《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发表文章

更新时间:2025-02-12 08:23

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如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长的发光寿命,在近年来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这些材料在显示、传感、生物成像、防伪和光电子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基于荧光素的RTP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光物理性质的有机发光材料。它们可以在被激发光照射后在室温下持续发光。这种现象与传统的荧光发射不同,因为磷光涉及三线态激子的辐射跃迁。

基于此,生化学院郭玉荣与山东大学李鹏研究员合作研究,在《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期刊(中国科学院2区,IF=5.3)发表了题为“Twisting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promotes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of fluorescein selenides in aqueous solutions”的文章。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的室温磷光材料是提高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途径。本工作制备了硒化物SePro及其萘酰亚胺的氧化产物SeOPro,它们具有优异的室温磷光性能。硒的重原子效应促进了荧光素衍生物从激发单重态到激发三重态的转变过程,填充了三重态并增强了水溶液中的磷光发射。稳态和瞬态光谱都揭示了SePro和SeOPro的激发三重态吸收和发射信号。理论计算证实,溶剂效应、扭曲电荷转移和重原子效应调节着它们的磷光寿命和效率。这项工作为后续在水溶液中开发高性能室温磷光材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025, 419, 126793.

近年来,学院积极深化科研体系改革,显著增强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大幅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表彰与激励机制,着重加强了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培育与引领,成功获评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这一系列举措促使学院科研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质量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端科研项目申报与获批数量更是屡创新高,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郭玉荣新闻稿5图片.png

撰稿人:郭玉荣

审核人:高   星


版权: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济南校区: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曲阜校区:曲阜市有朋路105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