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叙事·传道篇】图之韵 教之魂
——《工程制图》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03-28 14:47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孔贝贝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专项行动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机械类专业教育中,由于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学质量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制图》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工程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质量文化助力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校内外同行的认可。
一、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举措
(一)课程教学设计与创新
1.基于OBE教育理念制定课程目标。深入研究工程制图课程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指导,明确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维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设置。例如,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强调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和装配体的绘图与识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
2.按照项目驱动式整合教学内容。为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工程实际中的典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如机械零件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等,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工程制图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零件图绘制时,以减速器中的传动轴为例,引导学生从零件的结构分析、尺寸标注到技术要求的确定,逐步完成零件图的绘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紧跟信息化需求建设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视频、电子教案、习题库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渠道,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1.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或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讲解装配图绘制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简单装配体(齿轮泵、千斤顶、台虎钳等)的装配图绘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零件测绘,有的负责绘图,有的负责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装配图的绘制方法,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1.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60%)与终结性考核(40%)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考核(课后作业、课堂表现、课程视频、章节测验)和单元测验。在考试内容上,注重考查学生对工程制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加了综合性和创新性题目所占的比重;作业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还注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表现评价考查学生提问的频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课堂互动参与、团队协作精神等等方面进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强化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有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重视教学反馈,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课后,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批注和讲解,并通过在线课程平台、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
1.注重持续学习与进修,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要始终保持着持续学习的热情和态度,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进修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关注工程制图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将其及时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科研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素材。近年来,本人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表了2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在工程制图教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工程制图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团队中,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通过团队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成效
(一)学习效果显著
1.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班级平均成绩逐年上升,优秀率(80分及以上)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学生在考试中对工程制图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明显提高,尤其是在综合应用题和创新题方面,学生的表现更加出色,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不再将工程制图课程视为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课后,学生们主动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成果丰硕
1.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线上课程建设在学校名列前茅,编写《工程制图(含习题集)》教材1部。
2.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突出。主持或参与的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其中获得了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这些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指导学生竞赛成绩优异。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5项。学生在竞赛中不仅提高了工程制图技能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助推专业发展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学生在工程制图课程中培养的空间想象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工程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三、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经验启示
(一)坚持学生中心,关注学生发展。在教学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学习环境。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三)坚持反馈调控,确保达成闭环。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教学反馈,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完善。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教师主体,强化队伍支撑。教师是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积极践行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理念,通过课程教学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学成果丰硕,对专业发展和学校声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推进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