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ou:adv}

教学科研

当前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学科研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从心理学角度看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专题学术讲座

更新时间:2023-12-18 13:56

为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增强思政课实效性,2023年12月15日,我们特邀滨州学院刘恒博士作“从心理学角度看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专题学术讲座,山东警察学院、潍坊学院、滨州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的部分专家及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刘恒博士从《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第一节人的本质这一知识点出发,系统分析了本书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着手,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分享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刘恒博士认为“人的本质”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的内容,正确把握这一知识点,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哲学上指的“人的社会性”,既包括不同时代人之间的区别,也包括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人之间的区别。不同时代的人,因为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本质不一样,同一时代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他的本质因为社会关系不一样,所以本质也会不一样。

从心理学看待这个社会关系,是一个同一个时代、同一阶层的人,就是同样的社会关系。一般来说,讲人的本质,就想到人的思维、人的思想、人的世界观。我们说一个人的本质好不好,一般指的是道德方面,道德是世界观、人生观当中起主导性的作用的内容。道德和马克思讲人的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关系的影响恰恰是人的精神世界,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本来就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的本质可以说它是心理世界,而心理世界和马克思这个论述是完全不矛盾的,因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心理世界和每个人的心理的各方面构成,是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来构成的。

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之间和人的心理世界之间的关系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当个人关注这个层面儿变化的时候,代表了人的心理世界的不同变化。马克思讲,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他们和自己也达到完美。也就是现实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一个人的本质现实性体现出多少与他的社会关系的有总和有关系。

天下为公这个思想在中国古代一直影响很大,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很多圣贤,他们很多人曾经体会到了这种状态,就是打破了小我和整个天下连为一体那种状态。而这点上跟马克思讲的这种人的本质也有很大的相通性。所以现在提出“第二个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当然这需要提炼出真正优秀的精髓的内容。那这个结合会有很多的新的理论的,很多新的发展,对以后会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本次学术讲座,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老师们对“人的本质”知识点的理解,拓宽学术视野,更好的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在课堂上可以对该知识点进行更好的诠释,也帮助教师们寻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使广大教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撰稿人:常瑾萱     审稿人:李守峰


版权: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校区: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曲阜校区:曲阜市有朋路105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