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ou:adv}

教学科研

当前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学科研 >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 推动教学改革谱写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3-04-18 11: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之源,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打造兼具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思政课堂,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案例背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作为马列主义公共理论课之一,属通识必修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执行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总基调,立足全面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工作要点,坚持以党建引领促思政课教学,围绕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通过教研室集中备课、课程研讨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着力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上出新招、下真功、求实效。在课堂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发动学生,采用主题讨论、分组任务、强调、助教点评等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主旨,做到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二、主要做法

(一)凝心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思政工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持续加强制度设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思想政治工作。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作为学校党建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推进落实者,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担任主力军的角色。马院党支部成员、全体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带头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为学生讲授党课思政课,引领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马院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党建、以党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明确党支部书记坚持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成为服务师生、引领师生的主心骨领路人,以党的建设成效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精准施力,着力推动思政队伍改革

伟大建党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伟大力量,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激起更多中华儿女的心灵共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践行为党育人初心,担当为国育才使命,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因此,马院始终坚持围绕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在培养人上下功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找准“契入点”,对青年教师实施“骨干式”带动管理。制定实施“1+1”青年教师帮扶成长方案,即实行“导师制”方案,为青年教师选配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同时,针对近年来思政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学院抓实以集体备课、集体磨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研讨,严格落实好新教师听课试讲制度。在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后,再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以毛概教研室为例,该教研室探索出一条“教研室主任——老教授——青年教师三级传承人才培育机制,并积极探索与党支部协同工作机制。教科研成果丰富的老教师党员经常在教研室支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向青年教师传授教科研技巧,让青年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党性、提高认识、增强技能、汇聚力量。

三、持续发力,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同时加入“互联网+”的元素,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可以说,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路,就是使德育教育涵盖课上和课下各个教学环节以形成课程德育的全程性育人格局。

(一)挖掘典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在思政教学中,我们坚持借助案例循循善诱,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在优秀的典型案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多重思维方式,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储备人才。例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候,借助《觉醒年代》的视频片段,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员的志气和骨气,也可以通过该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二)借助人物故事教学,树立榜样力量

在针对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的教学进程中,将相关人物故事引入课堂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更好的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比如,通过介绍京张铁路的修建引入詹天佑在该工程中的贡献,进而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的职业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我们身边同样也有榜样的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优秀的人等进行观察,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这对他们后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产教融合,强化责任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是一门高校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目前处于教学改革阶段,思政课也必须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育人环节。在产教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将理论与实践协同思政。不仅要求学生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还应强化学生的责任教育。通过讲解本行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工作要求,进行多维度思政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确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强化对国家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效统一。

历经百年风雨,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融入血脉、激荡人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能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课,方能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党和人民,培养一批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人员:牟文凤 审核领导:李守峰

版权: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校区: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曲阜校区:曲阜市有朋路105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