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子的孝道思想境界
《论语》中记载孔子言孝的地方有多处,如《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最担忧的是父母的疾病)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里所说的无违,就是不要违背孝敬之礼。)《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都是孔子平常对人们的一般要求,而真正能反映他孝道境界的,是下列两则:
(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
第(一)则的意思是说:今天有些人谈到孝,认为做到能养就是孝了。这种要求太低了,连狗和马等有灵性的动物都能做到长幼间的相养,作为人,赡养老人时如果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乌鸟反哺其母之佳话以及动物中众多相养的真实例子,证实禽兽确实能做到相养。大家都曾看到“动物世界”栏目的一个记录片,一老海豚病弱得不能游动,而幼海豚总是伏在老海豚腹下,背驼其游动,恰似孩子搀扶老人,其动人场面,令人类自愧不如。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对人在孝的方面要求高,在对待老人方面,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第(二)则中的“色难”二字,传统解释是:侍奉父母,长期做到和颜悦色为难。汉代郑玄注曰:“言和颜悦色,是为难也。”(引自袁钧辑《郑玄论语注》)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曰:“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常言道:“床前百天无孝子”,大概就是说的为子女者在侍奉父母方面要做到长久的和颜悦色的难度吧?凡有长期侍奉老父老母经历的儿女,大概都有切身感受,孔子大概就是根据众多儿女的这种感受,发出的这一实实在在的感叹,同时也是对做儿女的向“孝”的更高境界的要求。杨豹《孔子与柏拉图论人际关系的比较》这么谈到:“在孔子看来,‘孝’的最高境界就是‘色难’,因为这是人的内心情感的流露,需要精神上的长期提升和修炼。换言之,‘孝’的最高境界就是和颜悦色。它体现了子女对父母是不是存有仁孝之心。”(见《孔子研究》2009.6期)下文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孔子认为仅仅做到这些,太容易了,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达不到“孝”的程度,所以他用反诘的语气“曾是以为孝乎”(曾:竟,难道)加以否定。孔子认为,作子女的对待父母,在让其吃饱穿暖的情况下,重要的是要做到“恭敬”,要和颜悦色,让老人打心眼里舒适,这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孝”。与上则所主张的同样,只做到“养”不行,还要做到“敬”。侍奉父母和颜悦色,正是“敬”的最好表现。
二、曾子的孝道思想境界
作为孔子的学生,曾子宗其师,对孝又有较全面的论述和发挥。有人认为,《孝经》是曾子作的。《大戴礼记》中收有《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等论孝专篇,可见,在孔子弟子中,曾子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贡献最大。
他忠实其师,主张“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这等于给孝分了等级,把尊敬父母视为“大孝”,要求人们在“能养”“不使父母受辱”的前提下,追求“大孝”的境界。
继而又言:“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 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故烹熟鲜香,尝而进之,非孝也,养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他把孝放大,认为庄肃、忠君、敬业、诚信、勇武都是孝行之表现,做不到这些,就会灾及其身,就会致使父母受辱,因此应敬慎对待。
继而又言:“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把孝看作“民之本教”、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天下大经”,鼓励人们向着“敬”“安”“久”等不易达到的大孝目标进取。即使父母死了,也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仁”“义”“忠”“信”“礼”等一切德行,都要以“孝”为根本。
曾子说:“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故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者;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顺其弟者;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故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与兄言,言顺弟;与弟言,言承兄;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大戴礼记·曾子立孝》)这又谈到了自律的层面,谈到了换位思考。自己做不到孝和顺,就没有资格谈论别人;即使与人谈论,也要从要求自身的角度谈起。
在孝道方面,曾子最突出的特点是“顺”。他说:“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终养之。”(《礼记·内则》)(举例:曾子耘瓜)“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安之。”(《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当然,顺从父母、使父母心里高兴是孝的必然要求,但是,“顺”要有分析,要把握适当的“度”,比如“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就要看是什么性质的“过”,若是原则性的、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过”,那就不能不违逆,不能不争辩,过分迁就,不但会害了父母,也会害了个人。需注意的是,违逆、争辩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巧变”(灵巧变化,顺遂父母),尽可能减轻伤害父母的程度。
曾子孝的另一特点是朴素实在。他说:“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逮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韩诗外传》)这段话说的意思是,故往而不可再生还者,是父母亲的生命;到了一定的限度而不可再增加的,是父母的年龄。所以孝子想以后再尽赡养之心,而父母的年龄不会等待;这和树木想直而时间不会等待是一个道理。所以,与其在父母死后击杀大牛去祭坟,还不如让父母活着的时候吃到小鸡小猪呢。当今很多做儿女的,常常以忙呀、经济条件差呀等理由而疏于尽孝心,一旦父母死了,却大摆丰盛的祭品,难道死了的父母还真的能享用?这是否摆给别人看的?
三 孟子的孝道思想境界
孟子的孝道思想,既有大气的一面,又有具体的一面。就大气的一面而言,他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尊敬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孩子。若人人具有了这种无私之孝慈,才会孝行满天下,慈爱满天下。倘若达到了如此境界,社会将是多么的美好!
就具体的一面而言,他既强调“尊”、“养”,又重视“事”、“守”。他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万章上》)认为孝的极点,就是尊敬父母亲;尊敬父母亲的极点,就是拿天下可以拿到的来奉养父母。又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必有酒肉。将彻(撤),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上》)在养方面,他推崇曾子对父亲曾??既养其身又养其志的做法。关于“养志”,赵岐《孟子注》曰:“将彻,请所与,问???所欲与子孙所爱者也。必曰有,恐违亲意也,故曰养志。”孙?]疏曰:“盖??又?赣?杏嗾哂胫????铀铮?梳叨?肫渌?耄?视杏啵?矢从χ?挥校?瞧渌炱淝字?疽猓??晃フ咭玻?试谎?疽病!彼档耐ㄋ椎悖?把?尽本褪撬炒印⒙?憷先说男囊狻?/span>
孟子还把“慕父母”情结视为大孝至孝的范围。他说:“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万章上》)“尧舜之道,孝悌而已也。舜其至孝也,五十而慕。”(《孟子·告子下》)所谓慕父母,就是依恋父母。在这方面,他推崇大舜,舜帝到了五十多岁时,还常常依恋着父母。不是吗,只要父母在世,做儿女的就永远是小孩。儿女到了五六十岁还依恋父母,证明亲情浓厚,亲情保鲜持久。
他认为:“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他把不孝的情况分为五种:“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总结“五不孝”的目的,是希望人们戒除之,好好赡养父母,不危父母,“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品味儒家的谈孝言论,其精辟性、高境界令人叹服。儒家的这些孝道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很现实的教化启迪作用。
(作者高尚举,必威betway东盟体育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