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之行 深看齐鲁
21汉语言文学郑茗煜
我在山东大地上等候千年,历历山川不复往日,枕戈待旦的日夜好像已是上辈子的事。无数面目色身在时间的年轮里辗转,把那样的刀剑激烈埋没进厚重黄土。而我分明清晰地感受到,有人沿着古老的长道,踏过我的肌肤,风尘仆仆而来——
水天一色,两处茫茫。我仍记得秦始皇于此令千人没水,然捞鼎弗得。象征九州之权的鼎最终没能抵达秦始皇之手,他也未能凭九鼎化干戈为玉帛。在泗河河畔,孔子也许曾久伫长立,抚须而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来朱熹身于江南,却畅想泗河之边追寻圣贤,因而吟诵:“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曾占上古时期文化五分之四的泗水文化,在春秋沉淀后,化为清涟灌溉少年之心泉。我望见瑶芳开落,鼎下闪着难得一见的青虹。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的学生们身着红马甲,听教授们讲着鼎文化与泗水文化的交集,无论是纸笔还是手机,都在短暂光景里记录更多地从前未知。水波是平静的,我心下却是柔软的。我知道,是青年人在探寻齐鲁文化的母亲河,在探寻中华古老文明。
我的心隐隐期盼着。既是来至齐鲁文化的源头,大抵一定不会轻率收场。
很快,我在夹谷会盟遗址处等到了他们。
绿凡崖村留有旧时村落气息,岁月折弯了柿树,墙角有着掉了漆的锄头。“古村落保护区”的牌匾干干净净地悬在古墙上,“历代帝王师,万世文章祖”的红字经年不磨,也不知是刻在这景牌上,还是早已刻进了岁月里。
暮色四合的时候,我感受到荒芜与野石相伴的泥土在松动,不间断的步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彼此搀扶,前后等候——我心下了然,是鲁长城。是最原始的山岭长城。
五彩斑斓的霞文于长空铺开,被最后的落日晕成深浅不一的橙红。它们吻上杂草凌乱,与破碎的嶙石融合成一幅绝艳浩大的油画,给第一日的古道之行以示谢礼。
孔子观礼处,学生们仰视阴刻正楷,感受当时季札子之哀痛;长勺之战处,学生们与曹刿遥相共振,触碰那时以少胜多的三万军骑,敬那时剐尽万念只赴山河的慨然;齐长城的道路,学生们毫不犹豫地走过,在付教授的即兴提问下,几十人相聚,却是难得安静,借助百度百科以及与教授交流后,知晓了景区解说牌原来也有美中不足;临淄齐国故城的小城西门,被后人考古挖掘,又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以庄重的姿态与学生们在缄默中交手。
学生们从我身上走过,见的是孔子闻韶,更是流传后世而蜿蜒不息的儒家思想;见的是稷下学宫遗址,更是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见的是管仲纪念馆,更是三月三时,苍生黎民在熙熙攘攘里对福愿的虔诚祈盼。
我是在无声中任草长雁飞的黄土,是孕育千年的齐鲁文化。
无人知晓当浮云遮住长夜,我于泥土下静沉,而后生机勃勃的面庞同我招臂大笑,又以赤诚姿态将我的生平细密撰写,我内心是何欣忭之意。
这不只是齐鲁古道行的三日研习。辰时便始的探寻,亥时方归的讲座,脚下的泥土、耳边的风、远处的晚霞、眼前的村庄。这无数的片刻时分,都在真真切切的实践中,把知识注入少年人的灵魂,把文明埋进细长的脉络,在绵长的静止中趋于丰盈与完整。
我听见万古潮声于天河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