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孔德立出席活动并致辞,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主持发布会。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方朝晖教授,必威betway东盟体育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傅永聚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杨朝明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科研管理部副部长、研究员路则权,商务印书馆编审洪霞,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编审李健,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齐金江参加活动。
孔德立首先对方朝晖教授两部著作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方朝晖教授治学严谨,为我们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春秋左传人物谱》一书,通过对儒家经典《左传》所涉人物的分析,考察春秋时期的人的价值、道德、观念和思想,探讨了儒学对现代以及未来中华文明进步所具有的价值;《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一书,则撷取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治道”这一概念,分析儒家的治道思根及其现代意义。两部著作都是立足中华文化,总结挖掘其中的智慧,并通过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有益资源。他强调,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不仅为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更彰显了孔子研究院作为学术平台的重要价值,孔子研究院作为孔子及儒学研究的“国家院”,要成为更多优秀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
傅永聚教授受邀在会上发言,对方教授的新书作出精当而深刻的点评。他指出,《春秋左传人物谱》一书,不仅是一部治《左传》和东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研究的宝贵的工具书;是一部古典学、古典文明研究的佳作;更透视出作者独具只眼的史胆、史识、史操和史才,为东周史研究作出了新贡献。同时,傅教授针对中国历史文化中“良治与劣治、人与文化、儒家治道的两创之路”等话题展开论述,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反响和一致好评。
《春秋左传人物谱》《何以经世:儒家治道及其现代意义》是方朝晖教授在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岗位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期间,他还出版发表了《古今中外论人性及其善恶:以孟子为中心》《治道:概念•意义》《性善论新探》《大家读
附:傅永聚教授与会发言(节选)
儒家治道的两创之路
研究儒家治道,不是直接搬用古人的价值体系,不是以古人的话为不变的教条,而是把儒家治道中比如书中提及的以德治国、人伦为本、礼大于法、任贤使能、移风易俗、民为邦本等精华,通过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当今时代治政文化里中国特色的根魂智慧活的源泉。
如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儒家治道强调德治,“德主刑辅”是原则。而今天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然后才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就与历史上的治国方略有明显的不同。如何将“德主刑辅”与“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统一起来,体现出既尊重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基础,又与人类文明进程保持一致的深谋远虑。
如“民为邦本”并非是简单等同于今天的“为人民服务。”把民本思想自然夸大为“民本主义”的言论,绝非严肃的表述。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什么“民本主义”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认真读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就一定会明白“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哲理。至于把以儒家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相提并论或混为一团的认识,更是极为有害的。传统民本思想肯定不能直接“开”出现代民主,只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其在新的时代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中也没有提到过为人民服务。所以今天的人民观是时代的创新,明显地既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也超越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为人民而生,与人民同在”的民本属性,才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久性的问题。可以说,人民观的创新,应该是传统文化转换、创新的成功典范,值得所有的治道文化范畴去好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