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科研
当前栏目引文来源:陈作松.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模型建构及其实践方法论[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5 ,49 (03):1-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青少年体育作为强国之基、兴国之要,其发展需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厘清概念内涵与实践逻辑。当前研究存在碎片化、理论共识不足及历史观照缺失等问题,亟待通过发展哲学视角,从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三层面系统阐释“何为发展”“为何发展”“如何发展”,构建涵盖政策体系、公共服务、赛事生态的实践路径,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1. 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
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以健康促进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核心,涵盖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设施服务等多领域,需通过体教融合、体卫融合等战略整合教育、医疗资源,破解学训矛盾、区域失衡等结构性难题。多元协同机制是关键保障,需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建共治,形成跨界联动。创新驱动则为引擎,强调科技赋能与理念、模式变革,推动质量效益升级。其发展格局需兼顾更高水平与公平性,通过融合、协调、均衡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赛事水平,同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测度,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状态,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2. 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调整覆盖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领域。青少年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需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同,构建融合创新、公平高效的运行体系,破解师资、场地、城乡差异等结构性矛盾。
青少年体育的价值体现在国家、社会与个体三重维度:宏观上关乎民族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本质量,中观上是教育与体育事业的核心纽带,微观层面则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键路径。当前青少年面临肥胖、近视、心理问题等挑战,凸显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优化的双重紧迫性。需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体育课程质量、完善赛事体系,同时激发青少年参与兴趣,推动“被体育”向主动参与转变,实现供给需求动态平衡。
深化青少年体育改革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体教融合瓶颈与资源分配不均等难题。既要强化师资力量、优化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也要以身体素养为导向,将竞技与群众体育有机结合,满足多样化需求。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青少年体育新格局,为体育强国与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3. 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市场组织、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各具功能,政府主导经济调节与公共服务,市场专注产品供给与利润创造,社会则承担政府低效或市场不愿参与的治理任务。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长期依赖政府主导,市场化与社会化程度不足,如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局限于体制内,体育设施建设财政依赖度高达55%,远低于发达国家65%的社会投入。近年来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如体教融合与“双减”政策鼓励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但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机制仍需深化,尤其在欠发达地区需突破资源壁垒。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是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矛盾。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国中小学体育场馆与器械达标率持续提升,新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激增,足球联赛规模扩大超10%。但城乡与区域失衡显著:乡村体育师生比较城区低15%-20%,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场地仅占全国23.75%,东部则44.62。政策需强化中西部经费与师资倾斜,例如2024年体育支教计划覆盖9省400校,通过千名专业人才输送缩小差距,实现效率提升与资源公平分配的动态平衡。
青少年体育需系统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既强调顶层设计如《体育法》优先发展定位与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又注重基层创新。国家通过校园足球、东西部帮扶等工程强化全局统筹,同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模式。例如张家口青少年俱乐部数量5年增长12.5倍,体现局部突破对整体的拉动效应。实践中需兼顾系统改革与重点突破,既要避免“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结构性内耗,也要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在标准化目标下保留地域差异化发展空间。
4. 结语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看,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在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实践要求看,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实践呼唤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从理论创新看,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把握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律、总结百年发展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青少年体育发展理论必须与时俱进。推进青少年体育高 质量发展离不开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审视观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三个维度,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分析与把握,旨在厘清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中的相关基础性问题,为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批判的空间。
伴随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体育领域,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均已展开关涉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而理论 研究尚显滞后。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体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把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研究重点,并细化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引领实践发展。
撰稿:汪鹏 编辑:姜雪晴 审核:蔡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