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ou:adv}

科研工作

当前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

生化学院教师王钊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文章

更新时间:2025-03-27 17:02

超声(U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外部激励方式,由于其低成本、高生物安全性和理想的组织穿透深度,它比X射线或激光具有显著的优势。US活化的治疗材料,包括有机、无机和基于混合的化合物,在协同癌症治疗和诊断应用中具有特殊价值。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成像性能,提高药物传递和释放效率,以及增强的ROS生成,使其适合临床诊断成像和治疗干预。

鉴于此,生化学院教师王钊与北京化工大学宋继彬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并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中国科学院1区,IF=16.1)发表了题为“Ultrasound-Activated Theranostic Materials and their Bioapplications”的文章。在这项工作中,总结了近五年来适用于超声的声敏剂在成像和治疗中的性能。结论部分分述各类材料的发展及其优缺点,描述有机材料(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及脂质体)、无机材料(网状框架材料、无机纳米颗粒及无机异质结构材料)和杂化材料(蛋白质复合物、多孔杂化物及无载体杂化微球)。重点关注超声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最新成果,特别是生物成像、药物递送及多种疾病的精准治疗。超声介导的生物医学成像监测药物释放并提供治疗效果反馈。此外,可通过增强药物释放、触发SDT及协同治疗优化疗效。最后对本研究领域进行总结,为未来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方向。


图片4.jpg


撰稿人:于磊

审核人:高星

版权: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济南校区: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曲阜校区:曲阜市有朋路105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