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维误区,跳出认知陷阱

多时候,我们陷入困局,是因为走入了思维误区,将一些不合理的、错误的说法当作科学、合理的、真实的想法,并对此深信不疑。这些思维误区或认知陷阱经常把我们带进沟里,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只有正视和了解这些,才能解除它们对我们成长和成事的束缚

一、常见的认知与思维误区

1.基本归因错误

1当面对消极事件时

人们常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咎于人格、品质、态度等内在特质;而把自己的行为归咎到外部情境因素(环境、机遇等),好多个“身不由己”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例如,小A上课迟到了——他就是懒/不积极/磨蹭;自己上课迟到了——今天运气不好,闹钟没响/公交来晚了/买饭排队人太多。

2)当面对积极事件时

人们偏向于对他人行为作外部归因,对自身行为作内部归因。例如,小A生活条件优越——因为他是富二代、运气好等等;自己生活条件优越——因为自己聪明/勤奋/通过努力得来的。一旦对他人形成这样的(负面的、内在品性的)评价,许多误解、隔阂,就此产生。

2.证实偏见

人们有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信念以后,会倾向于只关注搜索记住那些能够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不一致的信息。也就是说,只看见自己想看的。例如,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的偶像很聪明并且能力出众,他可能会更倾向于寻找那些证明偶像聪明的证据;如果很讨厌一个人,会觉得那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让人反感。证实偏见,会使得世界变得更加两极化,人们更容易相信没有经过证明的观点,更坚信早期获取的知识或信息,相信事物间虚幻的联系。

3.滑坡谬误

从一个小的陈述猜想开始,认为如果发生A,接着就会发生B,接着会发生C,接着会发生D,……,最后会发生Z(一个非常糟的结果),用递进的方式将事情推向极端。大家可能都听过“你必须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只能捡垃圾为生。因此,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会捡垃圾为生。”滑坡谬误会导致我们以偏概全,偏见会像滚在斜坡上的球一样,越滚越厉害,进而无限放大,以至于我们常常会被扰乱心智、焦虑不安。

4.幸存者偏差

人们会倾向于过度关注某些事件当中幸存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因为无法观察到),从而造成错误的结论。二战期间,英美对返航的战斗机进行弹痕分析,发现弹痕集中在机翼部位,于是决定加固机翼。而一位统计学家则指出:现在收集的样本全是返航飞机的样本,他们多数机翼中弹,这就说明即使机翼中弹,飞机也有很大的概率能成功返航,恰恰是那些没有弹痕的部位,比如驾驶舱和油箱,中弹会使飞机连返航的机会都没有,所以需要加固那些没有弹痕的部位。军方采用了该建议,并且后来证实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持有幸存者偏差的人往往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容易导致过度乐观。

二、如何跳出认知陷阱?

1.提高知识储备,客观看待问题

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学到的观念是相对有利于我们判断的,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了解越多,看待事情会更加客观,也就能避免一些主观的偏见。

2.培养证伪思维,反面思考问题

在我们为已有观点寻找证据时,更需要进行证伪(寻找反例)。如果存在一些支持这个观点的数据,那么尝试去找到不支持的,这样将会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3.多视角思考问题,破除信息茧房

主动寻找多个观点和证据,多与他人交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以全面了解问题,尽可能立体全面地还原事物本来面貌,接触差异的观点其实是一种“幸运”。

4.合理控制情绪,理性思考问题

情绪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决策,尤其是在我们感到压力或情绪激动时,我们要学会更好地控制情绪,从而减少认知偏差。

5.形成数据思维,用事实说话

在任何需要做决定的场合中,专注于各类证据或者数据,数据有时候很难获取,但是能够通过推算得出。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运转,让事情变得毫不费力。

有句话说得好:方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只要我们愿意花费时间去认知这些误区并设法减轻影响,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类信息,进行健康无误解的沟通合作,在学习、工作和社交互动场所中表现得更加优秀!

                                                                                             (撰稿人:刘沅晓 审核人:王冲) 

推荐动态